我的名字叫Gary

打从我出生开始,家人就替我取名为"Gary"。

不是因为基督徒,也不是自己崇洋。

这就是我的名字。

Birth certificate还是身份证等证件,都打上Gary L。

其实,有个英文名字也不错,老师很容易就会记得我,尤其是马来老师,出国后更不用说。

母亲说:"这名字是你大伯帮你取的,想让你长大之后,也能够像他一样,在国外闯出自己的事业。"

说到名字嘛...

就让我回想起一件事情。

大学下乡服务团。

还记得当时还是大学新鲜人,想加入社团做些有意义的事情。

第一次的会议,免不了要自我介绍。

"大家好,我是预备班学生,中文名叫xxx,或者大家也可以叫我Gary..."

话还没说完,社团里的学姐就喝住了我。

"我们这里是下乡团,我们是华人说的是中文,不容许有任何英文名字的出现,像什么Gary之类的。"

表面上她并没有摆明的说我,但后面那句Gary...

大家不禁转头看着我。

当时我觉得万分羞辱。

为什么马来西亚华人不能有英文名字?

我没有做出任何反驳,压抑着内心的闷气也怒火,坐了下来。

事隔多年,这件事情还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。

如果当时我反驳就好了。

对我而言,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称呼,也代表了家人的关怀与祝福。

名字被人羞辱,就好象连同家人一起被骂。

耿耿于怀。

要是还能回到那时候,我会马上喝住她说:"你可以不尊重我,但你不可以侮辱我的名字,我就叫做Gary L!!!"

然后转身离开。

后果嘛...听说那个社团还对学员说什么会封杀他们,以后让他们在学校吃不完兜着走。

也罢,又不是我的错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Hi, my name is Gary, nice to meet you.

等待签证中

把护照寄出去申请签证已经快一个月了。

等待结果的同时,也想了不少东西。

如果拿不到签证我应该怎么办?

就算拿到了我又能怎样?

明知想也没用,却无法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。

在英国的日子,我认识了不少的朋友,有BBC,中国人,泰国人,英国人等等。

大学学期快结束之时,我问朋友:"你们以后有什么打算?"

很多人表示,回国发展。

当他们反问我的时候,我倒是想不出个结果来。

留英,回国,两条道路。

分析利与弊,感觉半斤八两,没有所谓的大好或大坏。

回家,可以和家人在一起,应该不愁三餐,可是就白白浪费了留在英国工作的机会。

这样的机会,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一次。

有时候我在想,英国并不是我的故乡。

我的家人,朋友,都不在这里。

那么...为什么我要留在这里?

一切,就只是为了一个飘渺的机会。

宁静的夜晚,总会让我十分感触。

原因,我也不知道。

可能是孤独,有人在他乡的感觉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于签证,如果真的拿到了,我会把握机会,抓住所有的机会,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。

要是失败了,回家也未必是件坏事,可以回到家人朋友的身边,不用再饱尝人在他乡的滋味。

既来之,则安之。

船到桥头自然直。

岁月如歌

2008年,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,初来英国的小子。

还好,身边有个housemate陪着我,不然还真的不晓得要怎样适应英国的日子。

英国的日子,和大马的日子比较起来,差异甚大。

在大马的日子,早上可以和家人去喝早茶,下午做做家事,晚上和阿婆坐在客厅看电视,或者和死党一起去网咖玩游戏,接着去mamak档大聊天南地北。

在英国过的日子,早上上课,下午温习,晚上可能和housemate聊聊天,玩玩游戏。

前所未有的空虚感,和以前热闹的日子相比,不胜唏嘘。

2011年,空虚感依旧存在心中。

朋友问:"为什么不回家?"

反复思考,为什么?

可能就不想放弃机会吧,我知道,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,有出国的机会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今天中午12点,我才从睡梦中醒来。

望着天花板,不知道想做什么。

有点无奈,有点孤独,有点不知所措。

漫无目的。

我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?

如果人生是一首歌,我的歌现在是在前段,中段,还是后段?高潮结尾会是怎样?

陷入深深的思绪中。